徐悲鸿 (1895.7―1953.9)。 男,汉族,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亲徐达章读书学画。十三岁时家乡遭水灾,随父流浪江湖卖画为生,绘画以“神州少年”题款。1915年去上海,谋事不遂返回乡里。第二年又去上海,以典当度日,后投画上海审美馆馆长高剑文、高奇峰兄弟,得以出版销售。同年考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后明智大学征求仓颉画像,投画中选,因之结识康有为、王国维诸人,得机会包览金石书画名作,开始尝试结合西洋画的明暗透视表现中国画的空间体积,创作大量的国画作品。1917年去日本,倾囊购画,半年后回上海,后去北京,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由罗瘿公、蔡元培推荐去法国留学,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弗拉孟为师,结识名画家达仰,得益良多。1923年所作油画入选法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好评。1925起创作日趋成熟,有油画《萧声》、《蜜月》、《原闻》、《怅望》、《抚猫人家》等相继完成,优以《萧声》、《远闻》为人称颂。1927年去瑞士,意大利,在欧期间观摹了大批古今绘画名作和雕塑艺术珍品,视野大开。1927年4月回国任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大学教授,教学之余创作完成具幅油画《田横五百士》。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大力提倡国画革新,反对因袭守旧。后因聘齐白石为教授遭人攻讦,辞职回南京,又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33年完成具幅油画《?我后》,并先后去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去比利时、德国举办个人画展。1934年秋回国。1935年去广西写生,创作了《风雨思君子》、《晨曲》、《古柏》等中国画。1937年后仍任教于中央大学,在重庆创作了《负篑巴妇》、《巴人汲水》、《自写》等中国画。1940年春应泰戈尔之邀去印度讲学,为泰戈尔、甘地画像,并举办个人画展。后赴印度大吉岭,创作有中国画《愚公移山》《喜马拉雅山》等,油画《喜马拉雅山的晨雾》。1940年底去新加坡日夜作画,第二年在吉隆坡、槟榔屿等城市举办筹赈画展。1942年夏抵重庆,先后在贵阳、重庆、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在国内外举办多次画展之所得全部赈济国难灾民。1946年任北平艺术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去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同年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国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的写实传统,吸取外来的艺术技巧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达到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的高度结合。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山水、人物、鸟兽、花卉无不落笔有神,刻划尽致。尤擅画马,所画奔马,意蕴深刻,神形兼备,称誉海内外。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十年,重人爱才,奖掖后生 ,帮助同人,当代有成就的艺术家出其门下或受其指导者甚多,一生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寿
《徐悲鸿书信》
|
《孟子》一节
《五言对联》
《徐悲鸿诗》
标签: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