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卡门》 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四幕歌剧 《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 ―― 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 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

   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行板、d小调转F大调、2/4拍子,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为快板、3/8 拍子,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 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 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

   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 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

   第三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

   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 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

 

世界著名歌剧:卡门

 

比才25岁时的照片

世界著名歌剧:卡门

 

比才的手稿及签名

世界著名歌剧:卡门

乔治?比才简介:

   Georges Bizet 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老师,母亲是钢琴家,比才的音乐天份很早就被发现,四岁开始学习钢琴。9 岁进入巴黎音乐院,13岁时完成了第一首交响曲,18岁荣获巴黎音乐院罗马奖学金,并因而前往罗马留学三年,平民歌剧创作者。 

    1860年自意大利归国后,就专心致志于歌剧的作曲,但都没成功,最先提出独幕剧《艾蜜儿的单弦琴》给喜歌剧院,虽然被接受,但对此剧感到不满意,索回总谱就烧毁。也创作了一部五幕歌剧《伊凡四世》(Ivan IV),后来他舍弃了这部歌剧,把其中的某些音乐用到其它作品中,但此歌剧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不全的版本上演,改称《恐怖伊凡》(Ivan le Terrible)。其它现存歌剧,或是未完成或是只有片头的, 如《图勒王之杯》(La Coupe du Roi de Thule,1868),《格里赛利迪》(Griselidis,1870-1871,其中包含了若干后来用于《阿莱城姑娘》(L'Arlesienne)和《卡门》(Carmen)中的音乐《花之歌》(Flower Song)),以及《唐罗德利格》(Don Rodrigue,1873)。1863年他的《采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在抒情剧院上演,1866年发表歌剧《柏斯佳丽》(La Jolie Fille de Perth) 。1870年和阿勒维的女儿基奴维耶娃结婚。1871年写作《札米列》(Djamileh)。

    1875年3月3日晚上,巴黎柯米克歌剧院的观众席被一股冷淡而轻蔑的气氛所笼罩,虽然歌手们的热情表演正方兴未艾,但在演剧过程中,中途离席的观众却越来越多,有的观众甚至于吵吵闹闹,在这种情况下,歌剧只好草草结束。这是法国歌剧卡门首演的情形。而今天,卡门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比才地下有知应觉幸甚。

     生前以其非歌剧作品较为成功,如《罗马的回忆》(Souvenirs de Rome,1869,由帕德鲁交响乐团发表,1880年作为组曲《罗马》(Roma)出版)、小组曲(Petite Suite)《儿戏》(Jeux d'enfants, 1871)。配剧音乐则有《阿莱城姑娘》(1872)。1873年他开始创作喜歌剧《卡门》,1875年3月3日于在巴黎喜歌剧院上演,观众反应冷淡,但现已成为有史以来最流行的一部歌剧。为都德的戏剧「阿莱城姑娘」所写的剧乐,后来改写成组曲后大获成功,声誉高升。

    身为一位出色的钢琴家,比才也创作了一些钢琴曲,而他的歌曲和教堂音乐则具高品质水准。1855年创作的C大调交响曲富有巧妙的青春魅力,在1933年被发掘出来,并于1935年2月26日在巴塞尔(Basle)首演,由温格特纳(Weingartner)指挥。虽说比才的声誉多归因于《卡门》,但他所有已出版的作品也极富色彩,旋律鲜明,配器华丽而巧妙。比才在卡门逐渐博得佳评前于乌伊拉英年早逝。

    第一出歌剧作品《采珠者》 Les Pecheurs de perles )于1863年完成,1875 年完成《卡门》。卡门主要描写露骨的三角关系及流血斗争的剧情,由于过去观众们习惯于古诺的 "浮士德"与托玛的"梅娘"等高雅优美的歌剧,对于比才这种较粗俗的作品自然一时不能接受。尽管卡门在首演时不被上流人士欢迎,但是渐渐地上演的次数增加。比才则在首演三个月后去世,在死之前,他上了舞台23次,支持这出歌剧的人全是一般百姓庶民。

    比才对于法国歌剧是颇有贡献的,在他之前,法国人认为歌剧只是以歌喉献技与剧情感人,做为观众的消遣而已。后来古诺曾在音乐方面改良,使它更精致更高雅一些。比才的贡献是使乐团宏伟和声丰富,全剧结构统一,对于剧本背景与气氛的特别重视更是值得推崇的。他因强调地方性色彩常加上东方,西班牙与法国东南特区的乡土音乐; 事实上他从来未到过这些地方,只表面了解一些当地的文化,民间音乐,与土风舞而已,但是作品中道地的将节奏与乐器特色,表达的非常深刻突出,这些都归功于他的卓越天才。

    总之,因比才的改革,法国歌剧更是有力,热烈,而且戏剧化,在世界的舞台艺术中也占一重要席位。尤其他能将人性的善恶与冲突,描写得真实贴切,对于后辈写实派颇具影响力。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六岁即在巴黎逝世,否则他的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设计之家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tougao@sj33.cn】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