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山高水长图》 高奇峰 纸本设色

       高奇峰(1889―1933), 高奇峰为“岭南派”创始者“三杰”之一。少年时随居氏及其父兄习画,后东渡日本,对京都画派中名家的技艺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此图画高耸的山峰,粗笔为之,不作皴法,大片渲染效果,强调大的山势结构,整体感强,略作苔点,富有变化。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帆影动江晖》 朱屺瞻 纸本设色

       朱屺瞻(1892―1996),号屺哉,斋名梅花草堂、僻斯居。生于江苏太仓,他自幼习画,1913年任上海图画美术院教师,1917年赴日本川端美术学校学习素描和西画,回国后在家乡建画室梅花草堂,探索油画中国化的道路。朱屺瞻擅长写意山水、花卉,间写人物,能将中西画法融为一体。他的山水朴拙淋漓,水墨腴润,喜欢作平坡远景。这幅风景取近景为之,画大树、草房、坡岸、归船、高山,用笔老辣苍劲,淡皴色彩,寓清俊于粗犷泼辣。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鸡鸣寺道中》 徐悲鸿 1930年作 布面油画 纵66厘米 横77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收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自小受父亲影响, 喜好临摹清末画家吴友如的人物画及烟盒上的动物画片。稍长得识康有为, 折服其推崇宋画“合中西而为绘画新纪元”之见解。1917年赴日, 他如饥似渴了解和学习西方绘画, 1919年赴法国留学, 专攻美术, 先入巴黎美术学校弗拉孟画室。徐悲鸿练就了扎实的西画功底,对传统中国绘画也十分着迷。这幅风景油画描写通往鸡鸣寺道中的景物,阳光明媚,道路曲折多起伏,很有生活情调。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墨笔山水图》 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40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幅墨笔山水,笔调清新,笔法简逸,非常富有意境。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黄山温泉图》 刘海粟 1954年作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65.6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刘海粟(1896―1994),字季芳,江苏常州人,14岁到上海学习西画,16岁便与乌始光等创办了私立上海国立美术馆, 他自任校长。刘海粟广招人才,兼授中西绘画,保守势力称他为“艺术叛徒”。他反而更大刀阔斧地推进“艺术革命”。刘海粟的油画受野兽派影响,色彩生辣,笔触奔放,国画则敢于将大笔触涂强烈色调的画法引入水墨画。此画中点画勾勒与泼彩并用, 笔线强悍老辣, 喜用石青、石绿和大红, 在强烈的色彩对比中突出其艺术风格和艺术创造性。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雨后千山铁铸成》 潘天寿 1954年作 纸本设色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现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诗文、美术史论。他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卒于杭州。其父能书。潘天寿7岁入私塾,经常临摹《芥子园画谱》,19岁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受教于李叔同等名师。此画篇幅巨大,古拙沉郁,生涩凝练,质朴无华。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画颇能代表画家的这种追求。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庐山全景》 张大千 台北大风堂藏

       张大千(1899―1983),号大千,名爰,四川内江人。早年曾随其兄张善子赴日本学染织,回国后改学书画,师从民初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熙,后遍临古代名迹。40年代初,他领弟子到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开学习敦煌壁画之先河,造成巨大影响。1949年后迁移海外,先后在阿根廷、巴西、美国居住,1979年还居台北。他多才多艺,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庐山全景》是一幅在传统墨法基础上,借鉴抽象主义的自动技法,始创以大面积泼墨泼彩为主的新面貌。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秋山图》 林风眠 纸本 彩墨 上海画院藏

       林风眠(1900―1990),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省梅县,祖父是雕刻石匠,父亲林雨农承祖业并兼习绘画。林风眠18岁中学毕业赴上海,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学成归国时已是学术满腹。他综合了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代绘画的视觉经验,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结构和风格。《秋山图》追求一种宁静而有力的、讲究形式和韵味的美,力图将印象派的外光画法和中国画的水墨方法结合起来,或者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方法融入具象彩墨的描绘之中。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纸本设色 纵110.5厘米 横52.8厘米 南京傅抱石纪念馆藏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又名瑞麟,因爱清代画家石涛的艺术,再自名抱石。他原籍江西新余,生于江西南昌。又因父亲早亡,傅抱石11岁就当学徒,因常见裱画店与刻字铺的书画印章,诱发了他的艺术兴趣。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当教授。此幅《听泉图》刻画山雨过后,各处山泉奔泻而下,形成瀑布和急流。人物的闲适情态与笔墨飞动、气势茫茫的山水形成对照。傅抱石善于用硬毫散锋,以横竖、上下、圆转的笔势画山石肌理,多逆锋,有时也有卧笔横扫,然后加点,人称为“抱石皴”,很有特点。

 

中国近代山水名画欣赏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李可染 纸本 墨笔淡彩 纵71厘米 横48厘米 私人收藏

       李可染(1907―1989),中国现代中国画家。江苏徐州人,自幼喜欢绘画,13岁时,拜当地画家钱食为师,学画山水。后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学习油画并得到林风眠的指点与赏识,同年加入一八艺社,后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后又受徐悲鸿邀请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此图为李可染先生生命最后一年留下的佳作之一。泉流奔涌的瀑布,仿佛从天际深远遥程袭来,奔腾于礼堂及趣味之间。画家善于表现山林晨曦的逆光效果,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

【设计之家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tougao@sj33.cn】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