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达纳帕路斯之死》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年)
德拉克洛瓦从英国旅行归来,创作了这幅充满诗意的浪漫主义作品,被称为“第二号虐杀”。这幅画取材于拜仑的长诗,描绘阿尔及利亚第一王朝最后一个君王沙达纳帕路斯在叛军包围王宫时,令侍从们杀死他的妻妾犬马,尔后放火自焚的情景。虐杀和等待死亡笼罩着整个画面。画家在这幅画中表现了国王的残暴,描绘自杀、虐杀的各个细节,动乱、吵杂、惨状目不忍睹,到处充满恐怖、绝望和凄惨。全画回旋着强烈的震动,扣人心弦。画家运用极度强烈的色彩对比,以红色黄色为基调,展现出血腥的恐怖,五光十色的珠宝闪烁着昔日奢华的末日余光,强健的侍从人体与柔弱濒死的女裸体又形成不可抗拒的对比,这正是王朝末日将至的气氛。在构图上,画家有意识在画面上安置各种器物,塞满一切空间,以眩目的错综形象、缤纷的色块、动乱不安的韵律和狂放的笔触,给人以闷塞、动荡和死亡的直觉。这种动感又和静态的国王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构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当这幅画展出时,古典主义卫道士们的责骂是意料之中的,他们说是“对艺术的凌辱”。就连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也不能接受,但是画家自己却说:“我完成了第二号虐杀,但却受到嫉妒的评委们的责难。”
《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年)
《引导民众的自由女神》又名《1830年7月27日》,取材于1830年革命,那是法国人民最后推翻封建王朝的“光荣的3天”。德拉克洛瓦以象征手法在画面的视觉中心塑造了一位丰硕半裸的女性形象,她一手握枪,一手高举三色旗。她是自由的象征,正在勇敢地领导人民前进去夺取最后的胜利。画面构图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动势,在女神的周围安排有法国革命代表性阶层人物的形象。人群中的那个孩子象征着年轻的法兰西。画面上的人物是现实的法兰西群众,环境是有巴黎圣母院作背景的真实的自然景色,充满人性的女神与各阶层的战士组合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革命中的一个战斗场面,这幅画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工人、市民和知识分子。。德拉克洛瓦十分重视色彩造型,这幅画的色彩绚烂,色调丰富炽烈,他对色彩的运用已开始走向印象主义。正如荷兰大画家凡?高所说:“在印象主义绘画中,我看见了德拉克洛瓦的复活,不过德拉克洛瓦比他们更完整。”德拉克洛瓦不仅是色彩造型大师,同时也是素描大师,他说过:“色彩总是占据着我,但素描却更先控制着我。”在构图上,他像莎士比亚安排演员位置一样,擅长优美动人的构图。他作画始终充满激情,有人说他作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所以人们称他为浪漫主义雄狮。
《阿尔及尔的女人》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年)
德拉克洛瓦于1832年随法国驻苏丹大使摩纳伯爵去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旅行,他被东方灿烂的异国情调迷住了,这是西方生活中看不到的美丽。他在友人的帮助下,参观了一位船长隐秘的家庭,当画家步入一间光彩夺目的闺房时,简直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精致的陈设、华丽的服饰、黝黑的女仆和皮肤白皙、头发浓黑的阿尔及尔妇女所组成的色彩交响曲,令他激动不已。他站着画了几个小时,回到巴黎后,凭速写和记忆画了这幅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画。在这幅画中,他采用柔和的东方色调,中间调子与强烈而饱和对比调子并用;渗透着画家对东方生活的钟情和对妇女所展现出的富丽色彩的喜爱,全画呈现出华美火热的情趣。
《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欧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 1798-1863年)
画中所描绘的是1204的4月12日,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所施的残暴罪行。画面上充满着各种暴行:到处是殴打、虐杀、掠夺和迫害;到处是老人的哀愁,孩子的哭叫,妇女的惨死;城市被烧毁,美丽的土地上乌云密布,硝烟弥漫。画面中心那不可一世的入侵者耀武扬威。战争的灾难笼罩着这个世界古都,悲苦的命运正在攫取人们的心灵。画中作为胜利者的佛兰德尔伯爵和丹德洛太守以及他们的随从们,虽然显出不可一世的神气,但也显示出疲倦、迟疑和忧虑的样子。悲剧性题材、富于戏剧性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和动乱的环境,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壮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