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分五色
中国画技法名。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为:一、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二、琴弦描(略粗些);三、铁线描(又粗些);四、行云流水描;五、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六、钉头鼠尾;七、混描;八、撅头丁(撅,一作橛,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九、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十、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用之);十一、橄榄描(颜辉用之);十二、枣核描(尖的大笔);十三、柳叶描(吴道子用之);十四、竹叶描;十五、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十六、减笔(马远、梁楷用之);十七、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十八、蚯蚓描。亦见于明代汪赤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上述各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芥子园画谱》有示范稿本。古今服饰不同,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加各种化学纤维衣料的衣褶,为古代所无。

◇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钩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睿??魅宋铮?ㄈ捶埙欤??燎崮??倬⒃沧???痪?祝?莆?酌韪呤帧R灿新允┑??秩镜摹K卧?浠?也⒂胁捎冒酌枋址?疵杌婊?瘢?绫彼沃偃剩?纤窝镂蘧獭⒃??悦霞帷⒄攀卣?取<BR>
◇线画法
简称“线法”,亦称“勾股法”。中国画技法名。清康熙、雍正、乾隆间供奉内廷的外国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等以西法中用,采取焦点透视描绘建筑物,运用透视法强化建筑物的空间感和深远感。与中国传统的“界画”不同。当时受其影响而学之者有王幼学、冷枚等。邹一桂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屋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线法所画的作品多作装饰宫殿及回廊之用。因直接画于壁上,或画于纸绢再张贴墙上,日久风化,留存甚少。

◇湿笔
与“干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指笔含较多水份。湿笔作画,兴于唐代张?。古诗云:“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杜甫亦有“元气淋漓章犹湿”之句。言水墨山水进入“水晕墨章”之妙境。项容笔法枯硬而少温润,被讥为“顽涩”。五代荆浩自称:“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所谓“轻”,就是用水份充沛的湿笔。北宋郭熙说:“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也主张画中须有湿笔。明代王行题画诗云:“北苑貌山水,见墨不见笔;继者唯巨然,笔从墨间出。”清代张庚晚年始悟其意。他说:“湿笔难工,干笔易好。”论及董源藏骨于肉,巨然肉透于骨。后者以“骨易见笔,肉难征墨”。一时争趋干笔,反以湿笔为俗工而弃之。秦祖永所论最为突出:“作画最忌湿笔,锋芒全为墨华淹渍,便不能著力矣!去湿之法,莫如用干。”但现代黄宾虹说:“有干才有湿,有湿才知有干。”干湿互用,方能谓之“水晕墨章”。

◇干笔
亦称“渴笔”。与“湿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指笔含较少水份。干笔作画,兴于元代,行于明清,迄今不衰。清代秦祖永说:“作画最忌湿笔,锋芒全为墨华淹渍,便不能著力矣!去湿之法,莫如用干,取其易于著力,可以运用从心。大痴老人(黄公望)松字诀,惟能用干笔。”又云:“沈(周)、唐《寅)干笔皴擦,钩勒松秀。”亦可称“干皴”、“枯笔”、“焦笔”、“渴笔”,《谈艺录》指出:“李营丘(成)惜墨如金,董宗伯(其昌)常有言,作画不惟惜墨,亦当惜水,古人皆以渴笔取妍,今人乃以为云林(倪瓒)一家法,不然也。”

◇渴笔
“干笔”的另一称谓,中国画技法名。作画时用“笔枯墨少”之法。明代李日华《渴笔颂》:“书中渴笔如渴驷,奋迅奔驰犷难制。”孔衍?《石村画诀》:“凡点叶树俱用渴笔实染。”元人山水多用渴笔法,如黄公望、倪瓒、清人髡残、程邃,现代黄宾虹等,均擅干笔皴擦,长于使用渴笔。叁见“干笔”。

◇枯笔
中国画技法名,见“干笔”。

◇焦笔
中国画技法名。见“干笔”。

◇颤笔
中国画技法名。作画时画出一种抖曲颤动的墨线。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孙尚子善为颤笔,见于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诸处,皆若颤动。”画水流、木叶、衣服用颤笔,线条须力求流畅自然、曲折有致,不可流于折若锯齿、曲如蚯蚓。颤笔出自*金错刀法,北宋《宣和画谱》谓:“后主(南唐李煜)金错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长短之分)、直擦皴(关仝、李成用之)、雨点皴(亦称“芝麻皴”,形大的称“豆瓣皴”,范宽用之)、卷云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横解索,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变为细长飘曲之状,称“游丝袅空法”)、牛毛皴、荷叶皴(赵孟钣弥??⑻?唏澹ㄌ迫擞弥??⒊じ??澹ㄐ淼滥?弥??嗝?坝炅芮酵否濉保?⑿「??澹ù永钏佳敌」潮史⒄苟?础⒗钐啤⒘跛赡暧弥??⒋蟾??澹?钐啤⒙碓队弥??⒋????澹ㄏ墓缬弥??⒐砹绸濉毒:朴弥??⒚总劳夏啻??澹ㄏ纫运?勰ㄉ叫纹旅娲笮≈?Γ?谜耗?岜实愠觯?喑啤奥淝逊ā保?⒌?旭澹ㄑ执纹接弥??⒗ㄌ?澹ㄎ庹蛴弥??⒄鄞?澹?哞队弥??⒛嗬锇味ゑ澹ㄏ墓缡?钐浦?ǎ??蜗灿弥??Ⅶ槛民濉⑵仆?澹ㄎ馕坝弥??⒋汤骜澹ㄓ啥拱犟宄觯?奕挥弥??⒙硌礼澹?钐朴弥??⒙硌拦常?钏佳怠⒄郧Ю锏龋?糜谇嗦躺剿??1硐质魃肀砥さ鸟宸ǎ?辛垴澹ㄋ墒髌ぃ?⑸?澹ò厥髌ぃ?⒔徊媛槠ゑ澹??髌ぃ?5悴梁狁澹?肥髌ぃ?⒑狁澹ㄎ嗤┦髌ぃ?I鲜鲴宸ǎ?死???腋?萆绞?牡刂式峁雇庑危?髂镜谋砥ぷ刺???丛斓谋硐中问健:笕肆凶抛匀唤绲谋淝ǜ脑旌突婊?挤ǖ难萁??髦竹宸??欢戏⒄埂<BR>
◇钩斫
山水画技法名。画山石先钩出轮廓外形,谓之“钩”,又用头重尾轻、形如斧斫的皴笔(如斧劈皴、钉头皴等),画出山石的纹路以表现明暗凹凸,谓之“斫”。具体作画未必先钩后斫,也有钩斫掺杂而用,根据各人作画习惯和风格而定。

◇矾头
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北宋米芾《画史)谓:“巨然少年时多作担ǚ?┩贰!惫?粜椤锻蓟??胖尽芬菜担骸盎?绞?撸?嘧鞯头,众为凌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则谓:“董源小山石,谓之低贰!奔BR>
◇三远 
山水画技法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载其父郭熙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韩拙《山水纯全集》又增一说:“郭氏谓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后人合称为“六远”。元代黄公望《山水诀》参合两家之说,谓“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间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

◇六远
山水画技法名。见“三远”。

◇七观法
山水画技法名。分为:步步看;面面观;以大观小(推远看);以小观大(拉近看);专一看;取移视;合“六远”。“七观”之法相互联系,在表现时,可有所侧重。古代名画如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等,均可运用此法分析之。参见“三远”。

◇攒聚
中国画技法名。专指山水画构图中,石块安置的大小、聚散、多寡、疏密,须精心斟酌,得当相宜。清代龚贤说: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面宜一向;即不一向,亦宜大小顾盼。”唐岱说:“石须大小攒聚。有平大者、有尖峭者、横卧者、直竖者,体式不可雷同,或嵯峨而楞层,或朴实而苍润,或临岸而探水,或浸水而半露。沙中碎石,俱有滚滚流动之意。”

◇小景
中国画术语。与小品不同,是山水画流派之一。始于北宋初惠崇,有所谓“惠崇小景”之称。沈括《图画歌》亦有“小景惠崇烟漠漠”之句,郭若虚解说:“寒汀远渚,慌洒虚旷之象”。黄庭坚亦说:“得意于荒率平远”。此即小景风格。惠崇生前诗名大于画名,死后半世纪,其“小景”方得王安石重视,谓为:“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熙宁、元钓(1068一1093)间以小景见胜者,如赵令穰、晁说之、马贲、周曾等,可说是惠崇的后继者。但不久为宋徽宗赵佶的御用画院所排斥,置小景于墨竹类下,贬赵令穰为“京城外坡坂汀渚之景,不足与重山峻岭可比”。然小景自有其独特之意趣。

◇山水林石
山水画术语。古人谓千岩万壑,片石疏林,皆山水也。传统习惯,前者指为“山水”;后者称作“林石”。明代李日华说:“古人林木窠石,本与山水别行,大抵山水意境高深回环,备有一时气象,而林石则草草逸笔中,见偃仰亏蔽与聚散历落之致而已。李营丘(成)特妙山水,而林石更造精微,倪迂(瓒)源本营丘,故所作萧散闲逸,盖林木窠石之派也。”

◇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笔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相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此画法,用青、绿、朱、赭、白粉等色,堆染出丘壑树石的山水画,称“没骨山水”。明代董其昌、蓝瑛等仿之。五代黄荃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 没骨花枝”之称。北宋徐崇嗣效学黄荃,所绘花卉,摒去墨线钩勒,只用彩色画成、名“没骨图”;后人称这种画法为“没骨法。”清代唐于光、恽寿平等仿之。  

标签:绘画
【设计之家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tougao@sj33.cn】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