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作者:佚名 来源:千龙新闻网 时间:2006-04-18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艰难时世

  1895年7月19日,在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一间临水而筑的简陋茅屋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给他取名寿康,祈愿他健康长寿。这个名叫徐寿康的农家男孩,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民间画师,在当地小有名气。耕作之余,在镇上以课徒和鬻字卖画补贴家用。家里挂满了父亲的字画,幼小的悲鸿耳濡目染,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当他要求学画时,却被父亲温和地拒绝了。两年后,九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父亲命他每日午后摹吴友如石印界画人物一幅,并学设色。自此,徐悲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绘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的多事之秋,外有西方列强的肆意入侵,内有封建政权的腐朽统治,天灾人祸接连不断。1908年,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万般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徐悲鸿跟着父亲到邻近的县镇鬻字卖画,以谋全家生计。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因徐达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鸿扶着全身浮肿的父亲回到了家乡,作为长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去逝,家里却连一文安葬费也没有。徐悲鸿含泪向亲戚告贷,热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来了钱,还亲自帮助安排了丧事。父亲去世后,徐悲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19岁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

  为了养家,他决定到上海去寻找出路。他的一位同乡徐子明先生,当时任教于上海的中国公学。在徐先生的热情帮助下,他的作品得到了复旦大学校长的首肯,并答应为他安排一个工作,但当校长见到还一脸孩子相的徐悲鸿时,就悄悄对徐子明说:“此人完全还是个孩子,岂能工作?”不久徐子明赴北京大学任教,徐悲鸿工作的事也没了着落。天气一天天地冷了起来,他仅有的一点盘缠也用光了,最后因身无分文而被旅馆老板赶出大门。在极度失望中,他回到了家乡。

  然而在贫穷的农村,靠画画根本不能谋生,于是他仍决定去上海寻找出路。1915年夏末,他怀揣徐子明的介绍信前往商务印书馆,求见《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恽看了介绍信及他的几幅作品之后很满意,答应让他为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但第二天,当他再次来到商务印书馆时,又被告知国文部另一个主事人认为他的画不合格,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出大门,一直跑到黄浦江边,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他真想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但想到家乡的乡亲和弟妹们殷殷期盼的目光,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

  正在生死间彷徨之际,突然有人拉住了他的胳膊,原来是商务印书馆里的小职员黄警顽。徐悲鸿离开商务印书馆时的绝望之态使这位热心人放心不下,于是一路尾随而来,果然见他要寻短见,赶忙及时制止了他。黄警顽将他带回自己狭小的宿舍,两人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薄棉被,徐悲鸿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命运转机

  终于有一天,黄警顽帮他联系到一份工作,是为中华图书馆出版的一套《谭腿图说》画体育挂图。几天工夫,一百多幅图就画好了,徐悲鸿得到了一生中卖画的第一笔收入--30元稿酬。 

  生活有了转机,徐悲鸿也变得开朗起来。他的求知欲非常强烈,谋生之余,大量阅读书籍。在黄警顽的帮助下,他携带作品拜访了当时上海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得到周先生的赏识,并欣赏了周先生收藏的所有书画以及他历年的作品,令徐悲鸿一饱眼福,大开眼界。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秋末冬初的一天,徐悲鸿将他作的一幅水彩写生雪景图托一位践行的宜兴同乡唐先生带回屺亭桥镇,赠给一位曾慷慨资助过他的史先生。唐先生此时住在上海的一家小旅馆里,湖州丝商黄震之来找他谈生意,在旅馆中看到了这幅雪景图,极口称赞,询问是哪位名家的大作。静立一旁的徐悲鸿谦逊地说:“此画并非什么名家大作,实乃小人的拙作。”黄先生闻言立刻对眼前这位瘦小的年轻人肃然起敬,他关切地询问起徐悲鸿来沪的目的、今后的打算,当他得知徐悲鸿目前的困难时,豪爽地邀请他住到暇余总会。

  暇余总会是黄震之主持的一家俱乐部,是富商们抽烟聚赌的地方。这里上午很清静,徐悲鸿可以安心地看书作画,下午到深夜,赌客与烟鬼蜂拥而至,非常嘈杂,徐悲鸿只好躲出去,逛逛书店。后来,他报名参加寰球中国学生会的夜校补习班补习法文,为日后留法作准备。下课后,总会里也安静了,他就在鸦片铺上过夜。

  不久,黄震之在市场和赌场上双双失利,几乎破产,徐悲鸿无法在暇余总会呆下去了。春节后,他报考了震旦大学,攻读法文。这所学校是由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收费很便宜,黄警顽和黄震之分别为他担负了学费和伙食费。入学时,徐悲鸿在姓名一栏中写上了“黄扶”两字,以纪念两位资助他的黄姓朋友。

  上海有座闻名的哈同花园,是犹太富商哈同和他的中国妻子罗迦陵的宅第。他们在园中创办了一所仓圣明智大学,需要悬挂仓颉的画像,于是登报征聘画家。徐悲鸿依据史书上对仓颉“四目灵光”的记载,发挥想象力,描绘了一个满面须毛、四目炯炯、肩披树叶的巨人形象,这幅三尺多高的仓颉半身像神通仓圣明智大学的教授们通过了,徐悲鸿也因此住进了哈同花园。他开始绘制仓颉像,原计划完成一组共8幅作品的创作,直到他离园时候,他共完成了四五幅,遗憾的是这些画后来随着仓圣明智大学的风流云散也不知所终了。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仓圣明智大学的许多教授,其中对他人生影响很大的有两位。一位是康有为,这位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变法人士极为欣赏徐悲鸿的才华,并收徐悲鸿为入室弟子。另一位就是教国文的蒋梅笙教授,由于和他是同乡,他常去蒋先生家,结识了他的女儿蒋棠珍,即蒋碧微,两人相互爱慕,终结连理。 

 

旅欧八年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1917年12月,徐悲鸿来到北京等待公派留法的机会。在此期间,徐悲鸿经人介绍结识了蔡元培。这位极力提倡美感教育的北京大学校长,于1918年2月22日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聘请了一批著名的画家担任导师,如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等人,徐悲鸿也被聘为画法研究会的导师。5月14日下午,徐悲鸿在北大画法研究会讲演《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1918年12月中旬,徐悲鸿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公派留法资格。1919年3月20日,他和蒋碧微一起登上了海轮,离开了祖国。当海轮在伦敦港停靠时,他们上岸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画院以及皇家画会展览会。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丰富,其中,古希腊巴底隆神庙的浮雕使徐悲鸿心醉神迷,流连忘返。一星期后,他们终于抵达了向往已久的巴黎。这年秋天,他入朱利安画院学习素描。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的素描突飞猛进。不久,他便去报考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拜著名的历史画家弗拉孟为师。徐悲鸿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弗拉孟对这位勤奋刻苦的中国学生也分外青眯。 1920年初冬的一天,法国著名雕刻家唐泼忒夫妇举行茶会,徐悲鸿应邀前往,在茶会上,结识了当时法国最为著名的写实主义大师达仰。达仰对徐悲鸿很有好感,嘱咐他每星期天早晨到他画室去,徐悲鸿喜出望外。自此,他每周都求教于达仰,直至1927年回国。

  1921年春,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全国美术展览。开幕那天,徐悲鸿一大早就赶到会场,流连了一整天,粒米未进,滴水未饮。当他在夜幕降临之时走出会场,发现外面已飘起了鹅毛大雪,一阵凛冽的寒风向他袭来,他猛地打了一个寒战。由于衣着单薄,加上一天未进食,在风雪之夜,他又冷又饿,几乎难以移步,硬撑着回到家中。他以为用热水洗澡可以去寒,谁知刚洗了一半,腹部一阵强烈的痛楚差点儿让他摔倒在地,从此,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此病终身未愈。在他的一幅素描上有这样一行字:“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乃痛不可支也。”

  1921年夏,由于国内政局动荡,留学生津贴中断,徐悲鸿在法国的生活日益艰难。听说战后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同样的法郎在德国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的生活,于是,徐悲鸿夫妇迁居柏林。在柏林,徐悲鸿经常问学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先生。在德期间,他每天作画达10小时以上,经常去博物馆临摹伦勃朗的画,此外,柏林动物园中凶猛的狮子亦是徐悲鸿最好的写生对象。

  1923年初春,徐悲鸿重返巴黎。5月,他的油画《老妇》入选法国国家春季沙龙。次年5月,在法国莱茵河宫举行了中国美术展览,这是一次中国留欧美术学生的成绩大展览,徐悲鸿、林风眠等人均参加了此次展览。

  1926年2月3日,徐悲鸿旅欧归来。2月18 日,田汉在上海举办梅花会,展出了徐悲鸿的油画人物40余幅,与会者有150多名文艺界人士,有蔡元培、林风眠、郁达夫、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在上海稍作停留后,徐悲鸿回到巴黎。之后,又畅游瑞士和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伦萨、罗马等地,饱览了古今艺术名作。1927年8月,徐悲鸿结束了长达8年的留学生涯,回到了上海。画坛伯乐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徐悲鸿善于发现人才、造就人才,堪称美术界的伯乐。 

  回国后不久,许多青年慕名而来,登门求教。一天,在黄警顽的介绍下,徐悲鸿接待了一位刚20出头的年轻人。徐悲鸿看了年轻人的画,夸赞道:“现在许多画画的人脱离现实,像你这样从现实生活出发的人,在中国很少见。”这位年轻人名叫蒋兆和,自幼家贫,16岁只身流落上海,爱好美术却无人指导。一样的贫寒出身,一样的艰苦奋斗,一样的对美术的热爱,徐悲鸿从这个年轻人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此后,蒋兆和经常登门求教,徐悲鸿对他关怀备至。蒋兆和日后果然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并和徐悲鸿保持了终身的友谊。蒋兆和后来曾深情地写道:“知我者悲鸿,爱我者悲鸿。”

  1928年1月,徐悲鸿与田汉、欧阳予倩在上海组织“南国社”,并成立南国艺术学院,任绘画科主任。在南国艺术学院,他最得意的学生是19岁的吴作人。那是他刚回国不久,田汉邀他来上海艺术大学讲演,讲演结束后,他到各教室去看各班学生的作业。当他走进一年级教室时,一张虽显幼稚,但造型准确、灵气逼人的素描习作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激动地大叫道:“这是谁画的?”“是我画的。”一位身材修长的年轻人腼腆地应声道。徐悲鸿跷着拇指夸他画得不错,大有前途,并给他留下了自己的地址,让他每周日到家里去,单独辅导他。后来,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吴作人于1930年春赴法留学,日后成为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1928年的夏天,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孟圭先生来函,邀请徐悲鸿去福州为该厅创作油画《蔡公时被难图》。福州人蔡公时是“五卅惨遭案”中被日本军阀杀害的烈士。徐悲鸿怀着崇敬的心情塑造了蔡公时凛然就义时的光辉形象,完成后的油画陈列在福建省教育厅。当该厅询问他要多少稿酬时,他要求福建省能给他一个留学生的名额,而不要分文稿酬。于是,他的学生王临乙得到了赴法学习雕塑的机会,吕斯百则去法国学习油画。学成归国后,王临乙成为著名的雕塑家,长期担任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院教授和雕塑系教授兼主任,为祖国的美术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 

  1931年7月,徐悲鸿率中央大学学生赴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市。此时,画家傅抱石正失业在家,处境非常困窘。当他得知徐悲鸿来到南昌时,忙带上自己的作品到旅馆去拜访。当他到达旅馆时,发现里面座无虚席。轮到接待他的时候,他打开了腋下夹着的一个小布包裹,拿出一卷画来。徐悲鸿顿觉眼前一亮,一股灵气扑面而来,画面上峰峦密布,画幅不大却气势恢宏。徐悲鸿兴奋不已,忙与傅抱石叙谈起来。由于白天要接待的客人太多,他吩咐傅抱石晚上再来详谈。当晚,傅抱石又挑选了十几幅山水作品前往旅馆,不巧徐悲鸿被几个老朋友拉走了,临走留下话,让傅抱石将画留下,有空再叙。傅抱石放下画,怅然而归。

  第二天一早就下起雨来,傅抱石望着雨丝飘飞的窗外,心烦意乱。他出身贫寒,做过伞匠,当过小学代课老师,自小迷恋绘画,但已是29岁的他从未拜过师,绘画全凭自己摸索,特别渴望能有一位良师指点迷津。此次徐悲鸿途经南昌,真是机会难得,可是登门求教的人那么多,先生哪有那么多的时候和精力指导自己呢?想到此外,傅抱石心中更加烦乱起来。突然,他听到了敲门声,下这么大的雨,会有谁来呢?当他找打开门时,出现在眼前的竟是徐悲鸿。徐悲鸿对他说:“傅先生的山水画造诣不浅,前途远大,我建议先生出国留学,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后必将成为一名大画家。”

  后来,得徐悲鸿的大力帮助,傅抱石得以留学日本,并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1945年9月17日,徐悲鸿50寿辰,傅抱石精心绘制了一幅《仰高山图》,以表达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欧洲巡展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1933年1月下旬,徐悲鸿赴法举办中国画展。5月10日,“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300多幅,前来参观的约有3万人次。大批评家加米勒莫克来在《费加罗报》和《民族之友》等报发表3篇评论,赞扬中国绘画艺术。欧洲各大报纸也争相报导此次画展并发表评论文章。原计划一个月的展期,由于观众太多,又延长了半个月。在历时45天的展览会结束后,法国政府收藏了中国近代佳作12幅,其中有徐悲鸿的《古柏》、齐白石的《棕树》、张大千的《荷花》等。此外,自这次画展后,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特辟了一间中国画陈列室,接着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苏联等国都邀请到该国展览。结束了在法国的展览后,徐悲鸿应邀前往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受到比利时人民的高度赞扬,比利时皇后也参观了画展。 
  在意大利的米兰,中国近代绘画展隆重开幕。意大利全国的报刊一致赞扬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的成就,有评论说,徐悲鸿主办的这次画展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掀起的中意文化交流的又一高潮。

  各国的邀请函纷至沓来。徐悲鸿应柏林美术会之邀携作品前往德国,分别在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展览期间,德国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介绍和评论他的作品,均给予高度评价。离开德国之后,他前往苏联。当轮船经过古希腊的都城雅典时,徐悲鸿上岸游览了巴底隆神庙的遗迹。记得第一次赴欧时,伦敦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巴底隆神庙残破的浮雕曾使他神魂颠倒,此次,他亲身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古希腊,历史的风沙使神庙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但他仿佛置身于2000多年前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中间。这次经历,徐悲鸿终身难忘,被他誉为“生平第一快事”。

  1934年5月6日,中国近代绘画展在苏联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幕,6月19日移至列宁格勒市展出。展览期间,徐悲鸿应邀到苏联美术协会、美术院校等处进行了多次讲演,向苏联介绍中国艺术。在苏联,他购买了大量的艺术家如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作品、复制品,对他们的艺术推崇备至。他将列宾与法国的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他的这一评价使苏联美术界为之震惊。

  长达一年零七个月的国外巡回展览结束后,1934年8月17日,徐悲鸿回到祖国。这次“中国近代绘画展”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中央大学为徐悲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会后,徐悲鸿将从国外购买的名画复制品、画册等分赠给学生们,使他们大开眼界,加深了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了解。

抗战爱国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1935年初,田汉不幸被捕。为营救田汉,徐悲鸿四处奔走,后来与宗白华一起终于将重病中的田汉保释出狱。出狱后,田汉全家皆住徐悲鸿家。此时,徐悲鸿与蒋碧微的关系也不断恶化。
 
  南京的国民党政府腐败不堪,徐悲鸿对此深恶痛绝。当蒋介石提出请徐悲鸿画一幅肖像时,徐悲鸿断然拒绝。1935年春节,徐悲鸿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中立不倚”,下联是“隐居放言”。他家的对门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宣传委员会主席叶楚伧的官邸,出入很容易看到。

  1936年5月,徐悲鸿被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他离开南京前往广西,受到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人的礼遇。在《广西日报》上,徐悲鸿撰文公开斥责蒋介石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这一年,他作了国画《晨曲》、《逆风》、《雪》等有感时事的作品。 1937年中华大地燃起了全面抗日的烽火。8月13日,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威逼国民党首府南京,中央大学不得不向大后方转移,迁往国民党的战时首都重庆。中央大学再次聘请徐悲鸿担任教授,于是,徐悲鸿也跟随中央大学来到了嘉陵江畔。在入蜀途中,他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及《巴之贫妇》,对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

  日本侵略者在肆意侵占我们的国土,人民苦不堪言。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爱国国家,徐悲鸿愁绪满怀。既然不能在前线杀敌报国,他便在后方用手中的画笔尽绵薄之力。1941年,他在南洋、云南、贵州等地多次举办筹赈画展,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国家。

  正如徐志摩对他的评价:“你爱,你就热热地爱;你恨,你也热热地恨。崇拜时你纳头,愤慨时你破口。”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个爱憎极其分明的人。他嫉恶如仇,曾措辞尖锐地抨击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同时,对他所喜欢的,则常用“天下第一”作为誉词。1942年10月15日,他在重庆参观中国木刻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立刻在《新民报》上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短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中华民国31年10月15日下午3时,发现中国艺术界中一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中之大艺术家古元。”

  1945年2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了《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的全文及312人的签名,其中就有徐悲鸿的名字。这是一次由郭沫若发起的文化界争取民主的签名运动,他们呼吁取消特务组织,废除国民党一党独裁,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郭沫若拿着宣言书找到徐悲鸿,他毫不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声势浩大的签名运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使国民党政府狼狈不堪。为此,国民党政府宣传部长、中统特务头目张道藩被蒋介石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国民党派人去威胁徐悲鸿,让他发表声明,登报忏悔。徐悲鸿面无惧色,严词拒绝。国民党当局又以停办徐悲鸿积极筹划中的中国美术学院作为要挟,徐悲鸿当场将来人骂了出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八年抗战胜利,全国人民沉浸在喜悦之中。在1944年因高血压与肾炎而住院半年的徐悲鸿,此时病体还未痊愈,但胜利的消息使他精神焕发。这年年底,他终于结束了与蒋碧微痛苦的婚姻,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1946年1月,他与廖静文女士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

斗争不懈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1946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接掌北平艺专。他在当时写给吴作人的一封信中明确写道:“余决意将该校办成一所左的学校。”8月,他在上海与周恩来、郭沫若会晤,得到了周恩来鼓励与支持。8月底,他由沪抵京,来到北平艺专与团结在他周围的一批进步美术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
 
  他将一批学业优良但在敌伪时期因思想进步而被开除的学生恢复学籍,再将原教员中,凡落水失节者一律停聘。有一位“教授”曾留学法国但学业无成,投靠国民党而成了特务组织的成员,被停聘后,他恃有靠山,上告到南京,但徐悲鸿始终没让这个党棍再混入学校。

  北平的亲国民党派筹划成立了一个“北平美术协会”。为了针锋相对,北平艺专的进步人士成立了北平美术作家协会,推举徐悲鸿为会长。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外,徐悲鸿积极地支持北平美术作家协会的工作。

  在接管北平艺专以后,徐悲鸿一直受到国民党特别派遣的一批党棍、特务的监视,他所在的北平艺专也时时受到国民党的攻击。面对这些,徐悲鸿总是据理力争,揭露他们的阴谋,保护被迫害的师生。他写了“艺术至上”四个大学挂在校门口,用以维护进步学生的反蒋爱国运动,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与国民党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7年5月20日,北平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国立艺专的部分师生参加了这次大游行。一天晚上,听说国民党宪兵要到艺专校园搜捕参加游行的师生,徐悲鸿立刻给当时国民党的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打电话,他说:“国立艺专没有共产党,叫他们(指宪兵)不要来这里下手。”并且要求李宗仁保证艺专师生的安全。李宗仁一一应允,艺专的师生得到了一次政治庇护,躲过了国民党的大搜捕。

  地下党在艺专学生中利用合法的组织,经常开展歌舞、演剧、营火会等活动,以壮大革命力量。组织的社团有“综艺剧团”、“黄河剧团”、“阿Q漫画壁报”、“大家唱合唱团”等,徐悲鸿热心支持学生的这些课外活动。

  在教学上的一系列改革并不顺利。1947年10月初,北平艺专国画组的三位教授罢教,提出“改善国画设施”等四项要求。10月3日,“北平美术协会”支援罢教教授,并散发“反对徐悲鸿摧残国画”的传单。为此,徐悲鸿于10月中旬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开阐明他的美术教育主张,并发表书面谈话《新国画建立之步骤》,批驳“北平美术协会”对他的攻击。

  1948 年下半年,国民党统治行将崩溃,白色恐怖笼罩北平,宪兵队随时随地抓人,并公开搜捕学生。1948年7月9日,“反迫害反剿民”大示威以后,国民党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北平艺专有十几个学生被通缉,前后有4人被捕。为了营救狱中的进步青年,徐悲鸿费尽周折,亲自出面保释。

  辽沈战役之后,平津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艺专的国民党分子发动了一场“南迁运动”。国民党要迁走的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将艺专的一大批美术界、音乐界的中坚力量搬到南京去,徐悲鸿就是他们要弄走的主要对象。国民党当局给徐悲鸿送去两张机票,迫他南下。中国共产党则派田汉秘密来到北平,见到了徐悲鸿,向他转达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并且嘱咐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徐悲鸿与国民党党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南迁”斗争。他亲自召集校务会议,当场决定将国民党发给艺专“南迁费”换成小米,补贴全校教职工和学生。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包围了北平,傅作义在和平解放与负隅顽抗之间举棋不定,于是在中南海邀宴了北平的一些学者名流,向他们征询意见,徐悲鸿也在被请之列。会上,谁也不敢冒险发言,冷场半小时后,徐悲鸿第一个站了起来,他以洪亮而有力的声音说道:“时至今日,傅将军还能对蒋介石抱有什么幻想呢?况且,北平是一座文化名城,为了保全北平的古老文化,也为了使生灵免遭涂炭,我希望傅将军顾全大局,顺从民意,和平解放北平。”他的冒除直谏鼓舞了在座的人士,大家纷纷发言希望傅将军和平解放北平。后来,傅作义将军果然采纳了这些学者名流们的意见,和平解放了北平。 

  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队从德胜门撤离了北平城,北平艺专的师生们急不可待地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并在全城张贴了第一批迎接解放军的木刻传单,李桦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就是其中的一张。

  徐悲鸿激动的心情是无法比拟的,他笔下的奔马似乎从这样的欢腾。题画诗也一扫郁闷之气,“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是光明”,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激情满怀

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生平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平一片新气象,徐悲鸿在崭新的时代里激情满怀。1949年下半年,他给周总理写信要求派艺专的师生参加当年冬季在北平郊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周总理同意了他的请求。师生们第一次深入接触了农村的阶级斗争,对他们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师生中产生了第一批反映农民土改斗争的作品,如董希文的《开犁》、李桦的《斗争地主》、曾善庆的《烧红契》等。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徐悲鸿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新的时代里,徐悲鸿提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美术,要吸收古今中外各流派的精华,中国的油画创作要吸收“古典主义的技巧,浪漫主义的构图,印象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想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央美院油画系,在他的倡议下,开设了领袖像课,他新自指导。这个时期,他的创作热情也极其高涨,创作了油画《毛主席在人民中》等。

  1950年9、10月间召开全国英模大会,徐悲鸿申请为英雄、模范们画像。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许多英模来到中央美院作报告,与师生座谈。徐悲鸿的身体很弱,但他带病画了许多肖像,如素描《子弟兵的母亲》、《战斗英雄》、《郭俊卿像》和油画《骑兵英雄邰喜德像》(未完成)等。不久,他又构思创作油画《鲁迅与瞿秋白》,为此,他访问了鲁迅与瞿秋白的日常生活习惯,以便更细致地刻画与塑造人物。

  新中国的每一点发展都令徐悲鸿激动不已。1951年5月,导沭整沂的水利工作吸引了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徐悲鸿抱病来到山东导沭整沂工程工地体验生活、写生作画,为期两个月,画了大批工地速写和素描肖像。回京后,他暂时将创作一半的《鲁迅与瞿秋白》放下,全身心投入到导沭整沂水利工程的巨幅油画创作中。就在7月的一天,徐悲鸿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医院,4个月后,才勉强能在床上坐起来。11月,他出院回家,因仍未痊愈,只得每天卧床休息。1952年,他一直病卧在家,人虽躺在床上,心却早已飞到了学校。他在病床上还计划编制一套《爱国主义教育挂图》,并草拟了一篇序言。

  1953年春,徐悲鸿渐渐能下床行动了,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中央学院,扶病指导教学。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他任执行主席,开了一整天的会,当晚脑溢血复发,急送医院抢救,因医治无效,于9月26日凌晨逝世。周恩来、郭沫若等前往吊唁。9月28日,全国文代会举行公祭,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次年10月10日,徐悲鸿纪念馆开幕,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美术事业的艺术家、教育家就像一颗不灭的明星,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

标签: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