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法概述

作者:佚名 来源:书法纵横 时间:2006-04-09


       明代书法是继宋、元帖学书法的又一发展阶段。明代历朝皇帝和外藩诸王大都爱好书法,因此丛帖汇刻之风尤甚。明代书法虽然承沿宋、元帖学之路,但并未故步自封,而是能在晋、唐、宋、元帖学基础上集其大成,并能鲜明地突出书者的个性,造成了明代书法分明的阶段性和典型化的个性。
  明初书法以“三宋”(宋克、宋?、宋广)“二沈”(沈度、沈粲)为代表,“三宋”是由元入明、主要活动在洪武年间的书家,“二沈”是盛行于永乐、宣德年间的台阁书法的代表人物。宋克擅长真、行、草诸体,尤以章草名噪于时,作品有草书《急就章》、《出师颂》、《月仪帖》、《豹奴帖》,行书《七言绝句》、《两来得书帖》等。宋?的小篆被誉为明朝第一,传世作品很少,小楷仅有《跋〈周朗杜秋图〉》,草书有《敬覆帖》。宋广传世作品仅有草书一体,《风入松词》、《李白月下独酌诗》为其代表作。
  台阁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当时诏术四方善士写外制,又诏简尤善者于翰林写内制,故大批善书者被征入宫,如沈度、沈粲、陈登、朱孔易等人。主要职责是缮写诰敕、诏命、玉牒、册宝,以及宫殿的匾额、城坊等。产生了书法史上前所未有的台阁体和台阁书法家。台阁体书法,对有才华的书法家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有悖于帖学书法抒发性情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由于朝廷的倡导,又促使了明代书法的繁荣。
  从成化、弘治时期开始,明代书法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台阁体书法随着朝廷的而腐败日弛,已失去往日雍容遒丽的风范,表现为刻板僵化,渐渐失去艺术生命力;二是朝野书家普遍地意欲摆脱台阁体束缚,故又开始崇法魏晋法帖,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新在文人书法中兴盛。由此,明中期书法以成化、弘治时期为过渡,走向正德、嘉靖时期以吴门书法为主体的又一昌盛时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天下法书归吾吴,而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祝允明传世书法极多,工小楷、行、草,尤以狂草最显本色,如《李白歌风台》卷、《赤壁赋》卷等,挥毫落纸如行云流水,千变万化,奇宕潇洒。文征明善楷、行、草、隶诸体,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小楷书法,年九十仍能作蝇头小楷,人以为仙。《真赏斋铭并序》师法《乐毅论》、《黄庭经》,《归去来辞》师欧阳询,行草《七言律诗四首》卷师《圣教序》、智永等。王宠书学不如祝允明、文征明广博,而专务晋唐风韵。代表作有《宋陈子龄会试诗》、《五言律诗》、《张毕励志诗》等。
  隆庆、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是明代书法发展的第三阶段。邢侗、张瑞图、董其昌、朱万钟、徐渭、赵宦光都是当时成就卓著者。其中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要推董其昌。他的存世作品之多,为明代书家之冠,他曾说过:“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故作品以行草最多,以楷书为贵。徐渭在明代是很特殊的一位书家,袁宏道称其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不伦书法,而伦书神”。他擅行草,以狂草最见本色。他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现其对己书之重视。明末的最后二位齐名的书家是黄道周和倪元璐,他们贴近碑书风格,有意识地把帖学书法变为阳刚之美的形态。
  综观明代书法,可知已将宋元帖学书法演为繁盛之势,表现出时代性与个性的统一,产生了一大批集大成者。同时又有一股股潜在的艺术生命力,暗示着帖学书法盛极而衰的趋势。

标签:明代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