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3)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视觉收藏 时间:2007-03-07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尺牍《思咏帖》1051年 纸本 纵29.7厘米 横3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屯田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陶生帖》尺牍 1051年 纸本 29.8cm X5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生帖》为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 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释文: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蔡襄《扈从帖》(又称公谨帖) 纸本23.3X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 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蒙惠帖》尺牍(下为局部) 1052年 纸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安道帖》尺牍 1055年 纸本 纵26.8厘米 横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循,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尺牍《离都帖》 1055 纸本 29.2cm X4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西元1012-1067年),字君?,福建仙游人。书法学虞世南、?真卿,并取法晋人。与苏葙、黄庭坚、米芾并列“北宋四家”,誉满书苑。

  此帖又名“致杜君长官尺?”,乃蔡襄即将渡长江“南归”途中所书,追述离都(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友人来信慰问,襄作此书答谢。书法丰腴厚重处似?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释文:襄?。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於递中。驰信报之。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楷书颜真卿告身帖跋 纸本 1055年作 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释文: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

尺牍《谢郎帖》 1060 纸本 26.5cm X29.1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意。眼昏不作书,然少宾客,省出入,如此情?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万安桥又称洛阳桥,在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南有忠惠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祠内有一文两方石碑,是蔡襄撰文书写的,文简义精,书法遒丽,工刻细致,世称三绝。该文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

标签:书法